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法帖库 乐童库 艺术阳明 专家库 阳明百科 藏书馆 论道阳明 事记
  1. 当前位置:
  2. 专家
  3. 张新民
张新民,王阳明,王守仁,阳明文化

张新民

张新民,王阳明,王守仁,阳明文化贵州贵阳

张新民,字止善,号迂叟,1950年3月生于贵州贵阳。

1985年获河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,以后长期在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。2002年调入贵州大学,曾任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、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院长,参与建设中国古代史和宗教学两个硕士点。现任贵州大学教授、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”首席专家。兼职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孔子学会理事、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、贵州省儒学研究会会长。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、历史文献学、区域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,撰有《贵州地方志考稿》《贵州地方志论纲》《贵州:学术思想世界重访》《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》《阳明精粹·哲思探微》《存在与体悟》《中国文化的意义世界》等多种学术专著,整理点校《锦江禅灯》《黔志》《黔游记》等多种古籍,主编《黔灵丛书》《天柱文书》(22册),创办大型学术刊物《阳明学刊》等。

研究方向:中国思想文化史、历史文献学、区域史

专著:

(1)《贵州地方志论纲》,贵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,1985年;

(2)《贵州地方志举要》,吉林省中国地方志丛书,1988年;

(3)《贵州地方志考稿》,比利时根特大学出版社,1993年;

(4)《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·贵州卷》,台湾汉美出版社,1993年;

(5)《法华经今译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4年;

(6)《华严经今译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1994年;

(7)《中华典籍与学术文化》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1998年;

(8)《锦江禅灯》,四川大学出版社,1998年;

(9)《善权纯一禅师语录》,巴蜀出版社,2000年;

(10)《莲月印证禅师语录》,巴蜀出版社,2000年;

(11)《了尘和尚事迹》,巴蜀出版社,2000年;

(12)《黎星使宴集会编补遗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,2001年;

(13)《岭南文化世家》,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4年;

(14)《书目答问校补》,贵州人民出版社,2004年。

 

论文:

(1)乡村日常生活与帝国经略政治——关于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的几点思考,吉首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2年第4期;

(2)彝汉之间:济火助征诸葛亮史迹及其忠义形象考论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3年第5期;

(3)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民间社会信仰——以“天、地、君、亲、师”为中心的文化现象学分析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3年第2期;

(4)论王阳明实践哲学的精义——以“龙场悟道”及心学的发生学形成过程为中心,浙江社会科学,2004年第5期;

(5)清水江文书的价值特点与研究意义——《黎平文书》首发式论坛专家演讲之一,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,2005年第5期;

(6)彝文文献的渊源流变及内容特征考论——《赫章古彝文合集》序,贵州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7年第4期;

(7)天命与人生的互贯互通及其实践取向——儒家“天人合一”观与“知行合一”说发微,天府新论,2007年第2期;

(8)试论周敦颐思想中隐涵的“天人合一”义理旨趣——纪念周敦颐诞辰一千周年,船山学刊,2008年第4期;

(9)舍人、盛览与西汉时期的儒学南渐,孔子研究,2008年第1期;

(10)德性生命的实践与价值世界的建构——论王阳明良知思想的四重结构,天府新论,2009年第2期;

(11)本体与方法:王阳明心学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两个向度——以“龙场悟道”为中心,南京晓庄学院学报,2009年第3期;

(12)寻找下学上达的心性体认施教方法——论静坐方法在王阳明工夫系统中的价值与意义,浙江社会科学,2009年第1期;

(13)儒释之间:唐宋时期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——以儒学的佛化与佛教的儒化为中心,文史哲,2009年第2期;

(14)清水江流域的经营开发与木材采运活动,贵州民族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0年第6期;

(15)寻找中国文化的乡土社会之根——以清水江文书为中心的探讨,广西民族研究,2010年第5期;

(16)从乡贤文化看社会秩序的重建,教育文化论坛,2010年第2期;

(17)经典世界的心学化解读——以王阳明龙场悟道与《五经臆说》的撰写为中心,南京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年第1期;

(18)清水江文书的整理研究与清水江学的建构发展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1年第1期;

(19)王阳明文学家身份的重新解读,当代贵州,2012年第5期;

(20)“阳明文化研究专栏”主持人语,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2年第14期;

(21)王阳明早年文学创作成就,当代贵州,2012年第2期;

(22)王阳明早年文学生涯,当代贵州,2012年第1期;

(23)青年王阳明的边政思想,当代贵州,2013年第1期;

(24)少年王阳明的经略抱负,当代贵州,2013年第2期;

(25)先秦儒家的生态哲学观——以“天人合一”及“天、地、人三才”观为致思论域,贵州文史丛刊,2013年第1期;

(26)“阳明文化研究专栏”主持人语,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年第6期;

(27)少年王阳明立志“读书学圣贤”,当代贵州,2014年第6期;

(28)王阳明两首少年诗作解读,当代贵州,2014年第5期;

(29)晚清至民国时期乡村社会生活的出继立嗣文化现象——以清水江流域天柱文书为中心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年第1期;

(30)王阳明出生故事的多重解读,当代贵州,2014年第5期;

(31)传统士大夫人格典范:阳明之父王华(二),当代贵州,2014年第1期;

(32)“阳明文化研究专栏”主持人语,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年第2期;

(33)传统士大夫人格典范:阳明之父王华(一),当代贵州,2014年第2期;

(34)积德累仁之家:王阳明的家世,当代贵州,2014年第2期;

(35)儒家生死智慧的超越性证取与突破——王阳明龙场悟道新论,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4年第1期;

(36)“阳明文化研究专栏”主持人语,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48期;

(37)走进王阳明的思想世界,当代贵州,2015年第6期;

(38)“阳明文化与现代国家治理”栏目主持人语,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44期;

(39)回顾与前瞻:阳明学研究的百年经验总结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4期;

(40)“阳明文化研究专栏”栏目主持人语,贵州师范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36期;

(41)清水江流域的内地化开发与民间契约文书的遗存利用——以黔东南天柱县文书为中心,贵州社会科学,2015年第32期;

(42)从周边解释传统中国——《探索清水江文明的踪迹》序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3期;

(43)意义世界的建构——论王阳明的“心外无理、心外无物”说,孔学堂,2015年第4期;

(44)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创获——清水江文书与中国地方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,中国经济史研究,2015年第28期;

(45)“和实生物,同则不继”——答耕森教授论“大道和生学”书,衡水学院学报,2015年第24期;

(46)死生幽明与存在感通——清明祭祀仪式的文化哲学内涵解读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3期;

(47)扩大中国乡土社会的认知解读范围①——《天柱文书》序,贵州文史丛刊,2015年第2期;

(48)经学视域下贵州学术思想的流变,当代贵州,2015年第16期;

(49)明代大儒孙应鳌及其著述考论——《淮海易谈》、《督学文集》点校合刊序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2期;

(50)劳己逸人的古籍整理新典范——《续修安顺府志》审读意见书,贵州文史丛刊,2015年第12期;

(51)贵州山水人文的仁智勇精神,贵阳文史,2015年第8期;

(52)清水江文书:民间契约档案宝库,当代贵州,2015年第1期;

(53)清水江文书整理与研究笔谈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1期;

(54)走进清水江文书与清水江文明的世界——再论建构清水江学的题域旨趣与研究发展方向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5年第4期;

(55)在苗疆发现历史——《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》序,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,2016年第6期;

(56)多元化精神教育应成为第一义教育——就传统心学的现代意义答客问,阅江学刊,2016年第5期;

(57)清水江文书的整理利用与清水江学科的建立——从《清水江文书集成考释》的编纂整理谈起,贵州民族研究,2016年第3期;

(58)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地缘学术思想——《贵州:学术与思想的世界》前言,贵州文史丛刊,2016年第3期;

(59)论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深远历史影响——以黔中王门为中心视域的考察,教育文化论坛,2016年第3期;

(60)儒家理想及其当代处境之探讨,教育文化论坛,2016年第1期;

(61)徐霞客与贵州史地文化——《黔游日记》点校前言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年第6期;

(62)从生命体验结构涌出的诗歌创作——《人傍山斋残稿》序,贵州文史丛刊,2017年第5期;

(63)民国贵州方志纂修的文化现象探析,中国地方志,2017年第5期;

(64)生命体验结构与音乐现象学——《乐韵中的澄明之境》序,星海音乐学院学报,2017年第4期;

(65)走进中国文化的意义世界——在中美双方学术交流座谈会上的演讲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7年第2期;

(66)穿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贵州新学——《新学入黔:贵州近代教育的源流与发展》序,贵州文史丛刊,2018年第5期;

(67)地方性知识的文本世界——贵州地方志修纂源流考论,贵州民族研究,2018年第7期;

(68)在生命的实践中体悟大乘佛法,佛教文化,2018年第2期;

(69)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的社会科学——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文化研究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年第3期;

(70)探寻真实的存在与存在的真实——王阳明心学视域下的静定、立诚与格心,贵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年第3期;

(71)回归生命的意义世界——香港“中国文化之继往开来”学术研讨会琐记,贵州文史丛刊,2019年第2期;

(72)大一统冲动与地方文化意识的觉醒——明代贵州方志成就探析,中国文化研究,2019年第1期。

>>
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