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典籍库 索引库 全文库 作品库 诗歌库 修心库 法帖库 乐童库 艺术阳明 专家库
  1. 当前位置:
  2. 专家
  3. 张学智
张学智,王阳明,王守仁,阳明文化

张学智

张学智,王阳明,王守仁,阳明文化宁夏中卫

张学智,1952年生于宁夏中卫。

1986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,获哲学硕士学位,200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。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国学研究院导师,北京大学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。以研究阳明学起家,对心学的阐释十分精辟。

研究方向:中国哲学史、儒家哲学、宋明理学、中国现代哲学

专著:

1《贺麟》,台湾东大图书公司, 1992.07

2《缁门警训》注译,台湾佛光出版社 ,1997.04

3《明代哲学史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 2000.11

4《心学论集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 2006.10

5《中国儒学史·明代卷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 ,2011

6《贺麟思想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, 2016

7《儒学的精神与演进》,孔学堂书局 , 2020

合著:

1《中国文化导读》,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,1999.01

2《中华文明史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 ,2006.4

 

论文:

1《论贺麟前期思想的特点》,《中国哲学史研究》,1989年第3期,1989.07

2《论王阳明思想的逻辑展开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1989年第4期,1989.07

3《论王龙溪的“先天正心”之学》,《孔子研究》,1989年第4期,1989.12

4《论贺麟对斯宾诺莎思想的吸收与改造》,《文史哲》,1990年第1期,1990.01

5《论孔子的仁学及其现代意义》,《中国文化月刊》,第128期,1990.06

6《略论贺麟的知行合一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1991年第1期,1991.01

7《论贺麟“西哲东哲,心同理同”》,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,1991年第3期,1991.05

8《简析冯友兰<中国哲学史新编>中的一般与特殊》,《中州学刊》,1991年第4期,1991.07

9《贺麟的哲学翻译》,《广东社会科学》,1991年第4期,1991.08

10《论贺麟的文化哲学》,《中国文化月刊》,第147期,1992.01

11《贺麟的“新心学”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1992年第5期,1992.09

12《贺麟与费希特谢林》,《哲学研究》,1992年11期,1992.11

13《贺麟的新心学与黑格尔康德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1993年第1期,1993.01

14《论聂豹的归寂之学》,《孔子研究》,1993年第1期,1993.03

15《论江右王门欧阳德的动静体用合一说》,《中州学刊》,1993年第4期,1993.07

16《论刘宗周的“意”》,《哲学研究》,1993年第9期,1993.09

17《王阳明与费希特》,《中西哲学与文化》,第二辑,1993.12

18《论刘蕺山慎独之学》,《中国文化月刊》,第170期,1993.12

19《黄绾“艮止”之学》,安徽人民出版社《明代思想与文化》,1994.01

20《邹守益“戒惧”之旨及其家学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1994年第1期,1994.02

21《泰州后学罗汝芳的“赤子良心之学”》,《文化与传播》,第二辑,1994.10

22《王阳明的实践的良知学与牟宗三的良知坎陷》,《新儒家评论》,第二辑,1995.07

23《现代心学双峰贺麟与牟宗三本体方法的比较》,《中国文化月刊》,第191期,1995.09

24《憨山德清的以佛解老庄》,《道家文化研究》,第八辑,1995.11

25《钱穆先生治朱子学之方法举隅》,《原道》,第三辑,1996.01

26《焦竑的儒释道三学》,《中国哲学》,第十七辑,1996.03

27《贺麟新心学——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次尝试》,《哲学杂志》,第17期,1996.08

28《先秦诸子与百家争鸣》(电视片脚本),《神州学人》,1996年第5期,1996.11

29《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1997年第3期,1997.08

30《黄宗羲心学论》,《国学研究》,第四卷,1997.08

31《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1998年第1期,1998.01

32《王阳明致良知中道德理性和知识理性的结合》,《国学研究》,第五卷,1998.04

33《98汉学研究国际会议综述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1998年第4期,1998.10

34《从紫柏真可看明代佛教的融通趋势》,《世界宗教研究》,1998年第4期,1998.11

35《从蕅益智旭看明代佛教的融通趋势》,九州图书出版社,《中国传统哲学新论》,1999.03

36《王夫之历史观新议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《文化的馈赠》,2000.08

37《从格物到致知——王夫之知识论探微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《阐释与建构》,2001.12

38《王夫之天人视野中的性与命》,《哲学门》,2003年第1期,2003.11

39《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》(韩国文翻译刊于《成均馆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3期)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03年第6期,2003.11

40《王夫之<四书>阐说中的心与思》,《国学研究》第十二卷,2003.12

41《包打天下与莫若两行》,《文史哲》,2003年第2期,2003.3

42《<中国哲学简史>导读》,中国纺织出版社,《与名家一起读经典》,2003.4

43《王夫之的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03年第3期,2003.5

44《<颜氏家训>与现代家庭伦理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03年第2期,2003.5

45《王之太和观念中的诚与变合》,《中华文化论坛》,2004年第1期,2004.1

46《从人生境界到生态意识——王阳明"良知上自然的条理"论析》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,2004年第6期,2004.11

47《王夫之<庄子通>对庄子的改铸》,《哲学门》,2003年第2期,2004.3

48《泰州学派的研究亟待加强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2004年第1期,2004.3

49《王夫之<孟子>释论中的性与形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《中国哲学与易学》,2004.4

50《程明道之“生之谓性”及其歧解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《薪火集》,2004.5

51《论牟宗三的“呈现”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,《观澜集》,2004.5

52《王夫之衍老的旨趣及主要方面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04年第3期,2004.5

53《张岱年思想的特质与名称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04年第3期,2004.8

54《怀特海与张岱年早期著作中的“事”概念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5期,2004.9

55《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05年第3期,2005..5

56《王夫之<春秋>学中的华夷之辨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,2005年第2期,2005..5

57《王夫之对礼乐的理学疏解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05年,第4期,2005.11

58《熊十力与牟宗三关于<大学>释义的辩争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05年第6期,2005.11

59《王夫之的〈春秋〉观》,《国学研究》,第十六卷,2005.12

60《王夫之<春秋>学中的霸者与郡县》,《哲学门》,2005年第2期,2005.12

61《从“云门三句”看牟宗三哲学的诠释点》,汉语大词典出版社:《当代儒学的发展方向》,2005.6

62From life state to ecological consciousness Frontiers of Philosophy inChina,Volume 1, Number 2 2006.04

63《方孝孺的儒学思想》,《中国儒学》第一辑,2006.11

64《王夫之对礼的本质的阐释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06年第6期,2006.11

65《后牟宗三时代本体与诠释的一个可能方向》,《新哲学》第五辑,2006.2

66《从熊十力的本体观看其量论未造出之由》,《国际儒学研究》第十四辑,2006.3

67《从的结构看李退溪的学问观》,韩国成均馆大学《儒教文化研究》第五辑,2006.3

68《张居正吏治中的儒学》,《国际儒学研究》,第十五辑,2007.02

69《牧隐李穑儒学思想的渊源与特点》,《哲学门》,总第十四辑,2007.04

70《张居正的儒学与吏治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:《探索真善美》,2007.1

71《明代<尚书>学中的拥蔡与反蔡》,《中国儒学》,第二辑,2007.11

72《明代<诗经>学述要》,《国学研究》,第二十卷,2007.12

73《朱子与艮斋的经世思想》,北京大学《韩国学论文集》第十六辑,韩文翻译发表于韩国《艮斋学论丛》第6辑,2007年2月出版,2007.12

74《丘濬<大学衍义补>中的儒学与政治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:《全球化时代的儒家伦理》,2007.2

75《明代三礼学概述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2007年第1期,2007.2

76《王夫之的<周易>诠释与明清学术嬗变》,韩国成均馆大学《儒教文化研究》国际版第7辑,韩文版载成均馆大学《儒教文化研究》第11辑,2007.2

77《孙中山先生与中国传统思想》,台湾《孔孟月刊》,第45卷第11期,2007.8

78《焦竑的和会三教和复性之旨》,《国际儒学研究》第十六辑,2008.06

79《明代春秋学述要》,《哲学门》总第十六辑,2008.1

80《江右王门王塘南的哲学思想》,《中国文哲研究通讯》,第十八卷第二期,2008.6

81《丘濬<大学衍义补>中的礼乐教化》,《中国儒学》,第三辑,2008.9

82《王夫之<尚书>诠释中的实心实学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09年第1期,2009.01

83《吕坤对晚明政弊的抉发及其修身之学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09年第1期,2009.01

84《刘蕺山前近代意识中的善恶说》,韩国成均馆大学《儒教文化研究》(国际版),第十一辑,2009.02

85《王夫之对明代严刑峻法的批判》,《国际儒学研究》,第十七辑,2010.01

86《明代儒学与伊斯兰文化的会通》,九州出版社《儒学的当代使命》,2010.04

87《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》,九州出版社:《儒学的当代使命》,2010.04

88《王夫之<周易内传>的解释学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10年第2期,2010.05

89《江右王门聂豹、罗洪先的归寂、主静之学》,北京大学《儒藏》编纂中心《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》,第二辑,2010.05

90《明代制义的几个阶段及其与阳明学的关系》,《国学研究》,第二十六卷,2010.12

91《王夫之对明代政弊的隐曲批判》,《哲学门》,第二十二辑,2011.01

92《罗汝芳的平民教化与易庸贯通》,《阳明学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》,九州出版社2011年,2011.01

93《王夫之对乾卦时位的阐释》,韩国成均馆大学《儒教文化研究》,(国际版)第十五辑,2011.02

94《王夫之乾卦阐释的两个面向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》,2011年第2期,2011.03

95《王夫之<尚书>诠释中的天人关系论》,《九州出版社》:《国际儒学研究》,第十八辑,2011.03

96《王夫之心性观新论》,《中国儒学》,第六辑,2011.05

97《王夫之“乾坤并建”的诠释面向——以<周易外传>为中心》,《复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2(4)

98《“不作好恶”与阳明心学有无相合特质》,《湘潭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3(2)

99《王阳明研究的知识进路》,《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》,2014(6)

100《宋明理学中的“终极关怀”问题》,《中国社会科学》,2016(9)

101《王阳明思想新论》,《道家文化研究》,2017(0)

102《宋明理学的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》,道德与文明,2017(1)

103《儒学与“终极关怀”——以<论语><易><庸>为中心》,《人文论丛》,2017(2)

104《儒学发展历史简述》,船山学刊,2017(3)

105《阳明学,有了张昭炜后》,《博览群书》,2018(2)

106《关于重写宋明理学史的几点看法》,《复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18(3)

107《牟宗三“良知坎陷说”新议》,《国学学刊》,2018(1)

108《六经与禅宗知论简析——兼论熊十力的量论》,《中国哲学史》,2018(1)

109《道家在先秦的发展轨迹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18(6)

110《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》,《哲学动态》,2019(11)

111《<大学>简述》,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,2020(6)

112《中国哲学的起源与地域特点》,《北京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》,2020(06)

113《中国哲学与史学——兼论王夫之<读通鉴论>的历史哲学》,《船山学刊》,2021(05)

114《宋代政治中的王霸之论》,《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》,2021(05)

115《汉晋政治中的有为无为之争》,《江南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,2021(06)


科研项目:

中国儒学史·明代卷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


主要成果目录:

1.《明代哲学史》,2000

2.《心学论集》,2006

3.《中国儒学史·明代卷》,2011

4.《贺麟》,1992

5.《缁门警训注译》,1996


译著 :

《莱布尼兹和儒学》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.02。

 

译文 :

《王阳明获得智慧的起点——心》 《社会科学家》 1987年第5期 1987.09。

 

主编 :

《贺麟选集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.5。

《儒学与当代文明——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(全四册)》 九州出版社 2005.6。

 

其他 :

《回忆贺麟先生》 《哲学杂志》 1993年第1期 1993.01。


>>
>>